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名,欧盟“玛丽居里学者”计划入选者1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省部级人才15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8项,博士占本专业教师总数100%,国际化率达70%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光电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江苏省大气海洋光电探测重点实验室,培养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光电信息领域专业知识,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该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电子学、图像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发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重点为当代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使用现代技术工具能力,具有从事光电信息领域的材料、器件、工艺、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应用开发、项目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信号与系统、激光原理、物理光学、量子力学、应用光学、Zemax与光学设计、光纤通信、光电显示技术、光谱学与光谱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学、光电图像处理、大气与环境光学、生态光子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学物理实验、电工实践、金工实习、光电信息与气象探测实践、光电检测系统设计、光电元器件认知与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科研训练、课外实践、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毕业设计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可攻读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毕业去向:主要在光电子元件、通讯、电子信息、发光与显示、光伏、仪器仪表技术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教育单位等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学或工程管理等工作。


物理学

物理学专业2008年被评为中国气象局重点专业,2012年成为省级重点专业(物理类核心专业)。本专业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人,校聘教授2人,副教授7人,13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来源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科院、中科大等高校。每年发表SCI学术论文二十多篇,获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10余项,以及省部级和厅级科研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百余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现象本质规律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能将物理理论应用到不同领域,解决具体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问题;具备良好的自学和适应能力。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在物理学、光学工程、大气科学等学科方向进一步深造,在物理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物理学、力学、光学工程、大气科学、电子与通信、空间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也可选择从事物理学及相关理论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工作;或者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流通、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应用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专业2008年获批江苏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成为省级重点专业(物理类核心专业)。现有专任教师总数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63.63%;博士学位9人,博士占本专业教师总数81.81%45岁以下教师7人,占63.63%;教师队伍中,有7位教师为留学归国人员或具有国外博士后、访问学者经历,占63.63%。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

本专业教师近3年主持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和厅级科研基金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课程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突出的物理技术与技能;具有运用物理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自学和适应能力。本专业培养能够在物理学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最终,为毕业生提供理学学位。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物理、光电检测、光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大气科等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同时,毕业生也可在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大气科学等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